让政策性金融“活水”润泽贫困农户
产业扶贫在鄂西大山深处的探索实践
站在层峦叠嶂间的高坡上极目远眺,一幅绿色醉人的秀丽风景尽收眼底。这里不是传说中的4A景区,也不是城里人向往的清静农场,而是地处鄂西武陵山腹地的一座小山村——宣恩县万寨乡伍家台村,更准确一点儿说,这里还是远近闻名的茶叶种植园。
盛夏七月,正是酷暑难耐的季节。而漫步于茶园环绕的伍家台村新建安置小区的街巷间,却感到凉爽宜人,清香的空气直沁心脾。路边矗立着的一块“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支持易地扶贫搬迁”告示牌格外引人注目:“宣恩县万寨乡伍家台村安置小区,占地面积10566平方米,安置伍家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4户382人(安置一人户一户一人,二人户28户56人,三人户68户204人,四人户16户64人,五人户9户45人,六人户两户12人),该安置小区于2016年6月开工建设,2016年12月完成主体工程,2017年9月正式交房入住,小区建设总投资3500万元。”
陪同记者走访的农发行湖北恩施州分行行长黄志强介绍说,在农发行3500万元信贷资金支持下,这个安置小区探索建立了“1+6”易迁社区管理新模式:配套一个社区服务中心、一个就业创业空间、一个标准卫生室、一个文化广场、一个便民超市、一户一块菜地。同时依托伍家台贡茶文旅度假区,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有机茶精深加工等渠道,有效解决了当地贫困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问题。
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界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神秘的北纬30度线穿越其全境,是湖北省少数民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境内景色优美、自然资源丰富、民族风情浓郁,素有“世界硒都”“鄂西林海”和“华中药库”的美誉。
据史料记载,恩施下辖的宣恩县制茶历史悠久,乾隆年间,伍家台贡茶便受到皇帝嘉许,亲赐“皇恩宠锡”牌匾。为推进茶业产业化发展,宣恩县以伍家台为名片打造出了“伍家台贡茶”地理标志产品,茶叶种植则以伍家台为中心逐渐扩展到全县,茶叶产业也成为了宣恩县支柱产业之一。
为了把得天独厚的茶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民脱贫致富的产业优势,农发行恩施州分行经过深入调研论证,确定将“贡茶”资源作为土家族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来开发,并积极给予政策性金融信贷支持,从2008年开始,累计投放贷款8400万元。伍家台富硒贡茶公司则充分利用信贷资金的“杠杆”作用,按照国际有机茶标准从事茶业发展和管理,推行“公司+协会+基地+农户”产业链模式,先后自办了5215亩有机茶园基地,同时还建立了4个分厂、6个网络茶叶专业合作社,覆盖了7个村、589家贫困户。
如何将农发行的金融“活水”进一步引导向农村贫困户?伍家台富硒贡茶公司总经理廖俊华介绍说,公司吸纳季节性工人400名中,有323名是贫困户;对贫困户生产的茶叶,按照高于市场价的10%予以收购,尽可能地让利于民;对有进行茶叶初加工意愿的贫困户,每户提供5000元开办茶坊,并进行技术培训。
伴随着规模效益和生态效益的逐步发酵,以伍家台贡茶为载体的农业观光价值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茶园变景点,由单一的卖茶叶向卖茶文化转变,农发行恩施州分行在产业扶贫中探索出了一条“茶旅融合”新路。党的十九大以来,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为进一步推动产业兴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农发行恩施州分行投放实施了全省首笔贫困村整体提升扶贫过桥项目贷款3亿元,帮助全县新增茶叶种植规模4.5万亩,进一步促进了地方特色产业优势集聚。目前,以伍家台村为中心,已聚集起茶叶企业10余家,催生农家乐40余户,年茶旅体验观光接待超过30万人次,直接吸纳农民就业600多人,鲜叶收购辐射周边16个村、茶农9000余户,每亩茶园年均可为茶农带来收入5000元。
事实上,发生在伍家台村的产业扶贫故事,只是鄂西脱贫攻坚战中的一个“战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农发行湖北恩施州分行在倾力支持恩施州脱贫攻坚中,综合运用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扶贫、产业扶贫等多种措施,积极探索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产业为支撑,着力打造兴山富民的“扶贫银行”。截至6月末,已经累计投放扶贫贷款114亿元,带动22.8万建档立卡扶贫户实现了脱贫奔小康的目标。这其中,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为了发挥好资金主办行作用,农发行湖北恩施州分行积极与地方政府对接,了解扶贫资金需求,支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7个,累计投放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贷款29.74亿元,支持新建安置住房26.06万平方米、新建居民点连接道路24.75公里。通过省级平台承接易地扶贫搬迁中央专项贴息贷款73.89亿元,用于解决全州核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易地扶贫搬迁资金需求,建设安置点1000余个,搬迁安置2.97万户,9.6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与此同时,近3年来,农发行湖北恩施州分行还累计向24家特色产业投放扶贫信贷资金7.5亿元。恩施徕福硒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致力于中国硒谷富硒大健康产业链条集成开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截至目前,农发行恩施州分行已累计向徕福硒业发放贷款1.13亿元,支持其发展特色产业。
在金融引擎精准发力助推下,徕福硒业成功探索出“1121+X”模式。该模式的核心是:一个龙头企业、依托一个专家大院、带领两个专业合作社,发展一个主导产业,辐射带动多个(X)产业的大融合,最终将产业扶贫落到实处。近几年,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标准化种植”的“订单农业”模式,以“大山鼎”品牌为纽带,与恩施市青堡村、二坡村两个专业合作社联社以及州内6个县市89家蔬菜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建立了基地发展协作关系,带动两万余农户,涉及基地面积15万多亩。
多数贫困地区,金融亦是短板。越是贫困地区,金融投入、支持的难度越突出。那么,农发行恩施州分行又是如何在金融扶贫的实践探索者中破解这一难题的呢?对此,农发行恩施州分行行长黄志强向记者坦言,恩施州在金融扶贫的进程中始终坚持观念创新、模式创新和信贷产品创新的策略:第一,用足用好总行“办贷优先、规模倾斜、利率优惠、期限延长”的信贷扶贫政策,发挥政策性金融的导向作用;第二,大力扶持特色产业的经营主体,将具有创新意识、转型升级并能创造“两个效益”的优势产业作为支持的重点,增强企业发展活力;第三,坚持产业带动,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培育贫困户、贫困村镇自我发展能力,更快脱贫致富。